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

  胞衣不下的敷脐疗法介绍:

  (一)方剂1

  1.组成灶心土(伏龙肝)30—50g,甘草10—15g,陈米醋适量。

  2.用法首先将灶心土(伏龙肝)碾碎为末,用筛筛过后,再取陈米醋适量加入灶心土末中调如糊备用。另将甘草煎汤备用。用时取制备的药糊涂布于患者脐窝上,盖以纱布,再加胶布固定。然后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气虚型胞衣不下。症见阴道流血量多色淡,少腹微胀,按之有血块而不痛,面色咣白,头晕心悸,神疲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二)方剂2

  1.组成巴豆2粒,蓖麻子5粒,麝香0.3g。

  2-用法先将前2味药共研为细末,加入麝香0.3g,调匀备用。用时取药末分两半,用一半敷于产妇脐中穴,另一半敷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束紧固定之。嘱产后静卧休息,片刻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淤型胞衣不下。症见胞衣迟迟不出,少腹胀急,疼痛拒按,阴道出血甚少或无,血色紫黯,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沉涩。

  (三)方剂3

  1.组成蓖麻子肉50g。

  2.用法上药捣成细膏,外敷神阙穴。另再涂产妇右足心,胞衣下后.立即洗去。

  3.说明本方适用于败血流入胞衣,胞衣为血所胀的败血壅滞型胞衣不下。症见阴道出血有臭味,口臭,少腹疼痛拒按,面色紫黯,舌质紫黯,脉涩。若配合针灸三阴交、中极,先针后灸则效果更佳。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四)方剂4

  1.组成附子、牡丹皮、干漆、大黄各15g,陈醋适量。

  2.用法将以上药物碾成极细粉末,加米醋同煎熬成稠膏,备用。用时取药膏30g分作2份,将1份敷于患者脐孔上,另1份敷贴脐下3寸关元穴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通常敷药后静卧30min,胞衣自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寒气滞型胞衣不下。症见下腹冷痛拒按,恶露甚少,色黯红,痛时欲呕,面色青白,舌质黯,脉沉涩。

  (五)方剂5

  1.组成蓖麻叶80g。

  2.用法上药捣烂,洒炒敷脐,药冷后可炒热再敷1次,,

  3.说明主治胞衣不下。在用药的同时,结合针刺合谷(双)、三阴交(双),用强刺激,留针30min,每日2次。

  (六)方剂6

  1.组成黑豆300g,陈米醋300~500ml。

  (七)方剂7

  1.组成蓖麻子(净仁)14粒。

  2.用法将蓖麻子捣融如膏状,分别敷贴于产妇神阙、涌泉(双)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少倾胞衣即下。胞衣下后立即揭去药膏,敷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可按常规处理。

  3.说明本方适用于胞衣不下。禁止内服,外敷时问不宜太长。

  (八)方剂8

  1.组成蓖麻子36粒,伏龙肝50g,麝香1g,食醋适量,甘草15g(另用)。

  2.用法将以上前3味药分别研细末,混合加食醋适量调如厚膏状。另取甘草煎汤备用。将配制好的膏药分作4份,分别贴于产妇神阙、关元、涌泉(双)穴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将甘草汤趁热饮下。10~15min胞衣即下。

  3.说明本方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胞衣下后即揭去药膏,用湿毛巾拭净局部皮肤,以防皮肤过度发疱。

  (九)方剂1

  2.用法先将黑豆放锅中爆炒,次加入米醋同煮数滚,待半干时将黑豆取出,装入毛巾袋中扎紧即成药熨袋1个备用。用时将药袋熨孕妇脐孔和脐下,嘱闭同静卧片刻,胞衣即下。胞衣下后,去掉药袋,并用宽布袋束紧腰部。

  3.说明本方适用于胎衣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