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激素对乳腺癌的发病起什么作用

  女性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许多学者的共识。早在1896年,Beatson曾经观察到卵巢切除后可以使进展期的乳腺癌有所消退,从而认识到雌激素可能与乳腺癌有关。随后人们又观察到妊娠期乳腺癌预后差,说明妊娠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加速了乳腺癌的生长;人们还发现,乳腺癌治疗后再次妊娠会加速乳腺癌的恶化;绝经后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治疗会诱发乳腺癌的发生。这些现象均说明了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有证据证明,雌激素是人体惟一能致癌的甾体激素。

  女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孕酮、催乳激素及生长激素等。生理性雌激素以雌二醇(E2)为主,约占95%,此生物活性最强,其次为雌酮(E1)和雌三醇(E3),其作用很弱,E3有保护乳房的作用。育龄妇女卵巢仅分泌E2和Ei,E3是在妊娠期由胎盘产生的,并以E3为主。此外,孕酮也由卵巢分泌,它与雌激素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孕酮起着抗雌激素的作用,它可通过两个途径限制雌激素的作用:一是减少雌激素受体的浓度;二是兴奋E2-17β脱氢酶,促使靶细胞内E2灭活。

  一旦排卵停止(可以是终身的,也可能是周期性的),雌激素失去孕酮的制约,可能对靶细胞起作用,促发乳腺癌。绝经后,卵巢丧失分泌功能,已不再产生雌激素和孕酮。但是,此时期肾上腺皮质、脂肪组织等均可产生雌激素,但又无孕酮的制约,相当于绝经前期的排卵停止状态,同样存在着发生乳腺癌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绝经后尚会发生乳腺癌的原因,如果此时再加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则发生乳腺癌的危险会增加3~8倍。

  有专家指出,在上述较长时间停止排卵的状态下,如果有下列因素存在,即为乳腺癌的促发因素:①饮食因素,饮食中多脂肪者,其肾上腺分泌的雄性激素通过脂肪转化成雌激素的量增多,可促使乳腺癌的发病。②绝经前期,如果经产多、迟育、肥胖或患卵巢多囊性发育不良时,由于缺乏孕酮的对抗作用,容易促使乳腺癌发生。③绝经后期,此时相当于排卵停止状态,加之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制剂,也是乳腺癌的好发原因。

  因此,正常的育龄妇女,如果内分泌失调,即孕酮降低,雌激素增高得不到黄体酮制约的状态下,雌激素便刺激乳腺上皮增生,乳腺疾病(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将会倍增,这就是雌激素促发乳腺癌的重要原因所在。

  催乳素(PRL)与乳腺癌发病也有密切关系。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催乳素可促进乳腺发育、分泌系统的分泌,以及乳腺免疫系统的成长,且有激发和维持乳腺分泌的功能。经测定已知催乳素不是单一的激素,而是由不同分子量和各种免疫反应与有生物活力性能的肽复合物。催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制约。下丘脑可产生催乳释放素(PRF)和催乳抑制素(PIF)。正常情况下PIF偏盛,如果在异常情况下催乳抑制素释放受到控制,则催乳素分泌就超常,可促发乳腺癌的发生。国外学者观察到,垂体切除术后,可使催乳素诱发的乳腺癌缩小,如果垂体生长腺瘤后,可致催乳素分泌量大增,从而又可使乳腺癌恶化。从而证实PRL是促乳腺癌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

  还有报道称,垂体切除术的实施,能去除垂体PRL的不良影响,疗效颇佳,有效期亦较长。有人曾报道,在晚期乳腺癌的病人虽切除了卵巢、肾上腺后均无获益,遂之切除垂体后获益者可达91%。

  值得提出的是,晚期乳腺癌的病人由于广泛转移,病人疼痛难忍,但切除垂体后,病人次日即感疼痛消失,其有效率可达90%左右。所以,垂体切除术不失为一个治疗晚期癌痛的好办法。其中,以软组织、胸膜、肺、骨转移者效果较好,而脑、肝转移者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