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成长课:教你打造宝宝漂亮腿型

    婴幼儿时期,宝宝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就像宝宝仰睡过多后脑勺容易扁平一样,宝宝的双腿也很容易“走样”。无论家有男宝还是女宝,父母都希望宝宝长大后有着令人艳羡的笔直长腿。那么,如果想要宝宝腿型好看,除了先天遗传学的因素外,到底哪些后天因素会是影响宝宝腿型的关键呢?今天,宝宝成长课就来教教各位父母“内外兼修”打造宝宝漂亮腿型。

    家长必学--正确认知宝宝的腿型异样

    ①排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这种疾病越早发现越易治。但这种病症在宝宝走路前不易发现,如果宝宝学走路后跛行或一摇一摆像个小鸭子,治疗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筛查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列为新生儿筛查项目,事实上,家长也可以自行进行判断,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将其双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度,再使两腿向外展。如果双膝外侧能同时接触床面,像只小青蛙一样,说明宝宝的髋关节没问题;如果其中一条腿的膝外侧不能平放在床面上,就有脱位的可能,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

    ②正视“阶段性腿型变化”

    宝宝是否为病理性O型腿,与年龄息息相关。1岁半以前,宝宝的腿型呈15度左右的膝内翻,看起来是O型腿;1岁半以后,宝宝的腿型逐渐外旋而变直,O型腿慢慢会消失;待到2岁半至5岁,宝宝的腿型开始出现膝外翻,看上去变成X型腿;直到8岁左右,宝宝的腿型才基本和成人的正常腿型一样。一般情况下,妈妈不用担心宝宝的腿型,但当宝宝出现的O型腿或X型腿双侧不对称,或者是角度过大和不符合生理年龄变化时,则可能是病理性的O型腿或X型腿,需要去医院检查。

    ③警惕“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

    造成宝宝出现病理性O型腿或X型腿,主要原因是婴幼儿时期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起佝偻病所致,这种疾病是不存在遗传问题的。而预防佝偻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0-3岁期间常规服用预防剂量的维生素AD制剂(如伊可新),并适当补钙。

    内在“养”--补充日常所需营养素

    ①选择适合骨骼发育的钙质:想要宝宝个子高高、腿长长,钙质的补充必不可少。但是,补钙也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婴幼儿每天应摄入的钙量约为300-400毫克,如果摄入的过多,未被吸收的钙质会增加便秘风险,甚至干扰其他微量元素如锌、铁、镁等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家长给宝宝选择钙剂要遵从“五高一低”原则:含钙量高,溶解度高,生物利用度高,肠道吸收度高,安全性高,重金属含量低,以经过多年临床验证的盖笛欣(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为代表,更加适合婴幼儿补充。另外,宝宝骨骼发育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也要保证日常食物的供给,如适当添加肉、蛋、豆及豆类食物。

    ②促进钙质吸收的营养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孩子真正缺的不是钙而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作用是保证钙被肠道充分吸收,同时保证体内的钙不会从尿液里流失。如果维生素D量不够,就会表现为缺钙。另外,维生素A对促进婴幼儿骨骼生长意义重大,如果缺乏会造成骨骺端成骨障碍,使孩子发育迟缓。但是,维生素A和D属于脂溶性纤维,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中,不易在日常食物中获取。因此,医生建议妈妈们从宝宝出生15天起,每天补充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坚持到3岁。AD同时补充,可以促进钙吸收,预防宝宝患佝偻病、O型腿、X型腿、肋骨外翻等。

    外在“纠”--避免宝宝日常不良习惯

    ①纠正宝宝不良坐姿:家长需要随时纠正宝宝的不良坐姿,避免宝宝W型跪坐姿势。腿部变形造成大腿内侧肌肉过于紧绷,家长应鼓励宝宝盘坐或坐小椅子,可利用盘坐姿势伸展紧缩的筋肉,加以矫正腿变形的情况。

    ②不宜过早使用学步车:如果宝宝尚不能自行扶物站立,表示其骨骼发育尚未健全。宝宝在学步车里双腿需要撑开,家长如果强行将其放入学步车内,很容易造成腿骨或膝关节变形。因此,学步车最好等宝宝可以自己扶着东西站起来后再用,甚至可以不使用。

    ③不要长时间趴着睡:宝宝趴睡时,足踝会呈现内翻或外翻状。对于每天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的小宝宝而言,趴睡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可以让宝宝侧卧或者仰卧、俯卧姿势交替进行,更利于宝宝骨骼的生长发育。

    另外,在宝宝能够正常走路后,可适当的增加体育运动,以加强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有利于加快骨组织生长和骨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