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疫苗接种是宝宝健康的重要保证,按时接种疫苗、正确护理非常关键。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和护理

  预防接种是用各种疫苗、菌苗或类毒素,注射到健康的婴幼儿的身体里, 使小儿增强相应的抗病能力。

  预防接种后小儿常会产生一些反应

  1、局部反应:一般在预防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热、痛等现象。 反应较重的可引起附近的淋巴结、淋已管发炎。 注射部位肿大的硬结范围又分为轻、中、重。轻的直径小于2.5厘米,中的在2.5-5厘米之间, 超过5厘米为重反应,这种反应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大。 如果局部红肿较重,可以热敷(卡介苗接种后红肿严禁热敷)。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钟左右。并要勤换内衣,避免破溃后感染。如局部感染时可涂龙胆紫药水。

  2、全身反应:首先表现就是发烧,轻的37-37.5℃,中的37.6-38.5℃。39℃以上为重的。 除此之外,部分小儿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寒颤,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以上反应一般多在24小时之内消退很少持续3天以上。 如果重度发烧可服用退烧药。 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其他症状也就自行消退。如果高烧不退或有其他异常,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注射预防针后要加强护理。

   1.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2.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3.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4.多喝开水。

   5.家长随时观察小儿接种后的反应。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需要间隔的预防接种

  常常家长会问到小孩最近种了卡介苗,现在能不能服小儿麻痹糖丸,或注射其它预防针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确是一个应该重视的实际问题。

  由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可以实行人工自动免疫的传染病日益增多,过去一般规定:不同品种的二种死苗间接种必须间隔一星期;不同品种的二种活苗间接种必须间隔四星期以上;活苗接种后二星期方可按种死苗。

  但是近年经过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已制成几种多联多价的疫苗或菌苗,只需同时一次注射就可使人体产生对几种传染病的免疫力,如儿童常用的百白破三联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样就大大地减少了接种的麻烦。也有采用不同接种途径来避免二种制品的相互干扰,达到几种制品同时联合免疫的目的,减少预防接种中的矛盾,如三、四个月的婴儿一方面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另一方面可同时皮下注射百白破三联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其余的接种仍需按以前的规定进行,避免互相干扰影响接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