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普遍关心的儿童视力问题,这个年龄之前干

  人们常说性格的形成是“三岁定八十”,其实,视觉健康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人的眼球发育几乎与大脑同步,刚出生时视神经、视网膜均未发育成熟,到3岁时角膜曲率半径才发育至接近成人水平,视力大约为0.5-0.6,直至8岁左右视力发育才会结束。因此,3岁前是宝宝视力发育的一个关键期。如果宝宝有眼部问题,在3岁之前应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才能给宝宝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没有重视,则可能贻误终生。

  视力测试“课堂”:如何判断宝宝视力发育是否正常?

  1、光感测试

  新生儿的视觉异常在早期较难发现,家长可以从宝宝眼睛对光的敏感度和对光的追踪能力两方面进行初步判断。2个月的宝宝对光线的感知已经很敏感了,当灯光照射时会引起闭目、皱眉,如果宝宝此时对光线照射无反应、不会眨眼,就表明有严重的视力障碍;3个月左右的宝宝会在小范围内注视和追随物体;6个月左右会对明亮的色彩表现出兴趣,此时可以拿着色彩鲜艳的玩具、图片在宝宝势力范围内晃动,如果宝宝的眼睛能快速、准确地追随物体,说明拥有良好的追踪能力。

  2、发育状况

  宝宝的眼部发育情况也是重要指征之一。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宝宝的两眼位置是否对称,眼珠转动是否灵活,睑裂大小是否一致,有没有眼球大小不一或上睑下垂的情况。其中,瞳孔是重点关注对象,如果孩子的瞳孔内呈白色,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征兆;眼球放大、瞳孔散大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如果瞳孔内呈黄色,要高度警惕视网膜母细胞瘤,这是危及幼儿生命的眼病。对于早产儿,从出生开始就要警惕瞳孔的变化,谨防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3、看物姿势

  宝宝3岁前,还要注意其看物姿势。如果宝宝视物时总是斗鸡眼、斜眼、侧头转脸或是眯着眼,玩玩具、看电视、读绘本总是凑得很近,说明孩子的视力可能不好,多与远视、近视、弱视、新天性眼肌麻痹等因素有关。同时,长期患有一些眼部疾病,如结膜炎、麦粒肿、霰粒肿、眼睑内翻倒睫等,也会影响视功能发育。

  呵护“视界”之窗:促进宝宝眼部发育做好加减法!

  “加”:均衡饮食,补充营养

  为宝宝视力发育做“加法”其实很简单,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黄金期的宝宝来说,身体各大器官都需要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素才能够保证健康,眼部发育自然也不例外。比如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眼部组织的修补更新需要不断地补充优质蛋白;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晶状体的成分之一;维生素B1、B2则是视觉神经的营养来源之一,一旦缺乏将会导致眼疲劳和角膜炎。这就要求宝宝的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现象。同时,有助于宝宝“护眼”的最大功臣--维生素A,更是必须额外补充的关键营养。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或抗干眼病因子,对宝宝的视觉发育关系密切。维生素A不仅参与眼球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帮助增进感光力,还能维护眼睛上皮细胞(如结膜、角膜等部位)完整性和功能健全,提高眼睛的抗感染能力。如果宝宝维生素A摄入不足,泪腺管上皮细胞会发生改变导致泪液分泌减少,眼睛会因缺乏泪液润滑而发干。一旦结膜、角膜出现干燥、退变,轻则引起眼部发干、视力疲劳、有烧灼感等不适,重则诱发干眼病、结膜炎、角膜炎等病症,威胁宝宝视功能的健康发育。但维生素A在日常饮食中含量十分有限,属于婴幼儿较易缺乏的营养素,因而家长务必遵循医生建议给宝宝每天服用1粒维生素AD滴剂(如伊可新),不仅促进视力发育,还能协同发挥维生素AD对提升宝宝抵抗力、促进骨骼发育、智力发育以及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作用。

  “减”:远离蓝光,合理用眼

  “做减法”其实也很简单,对于一些有损视力的事情或习惯要断然拒绝,从小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护眼习惯。目前,“蓝光污染”可以说是影响宝宝视力水平的最大阻碍,不要让孩子过早接触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用眼时也要注意,鼓励宝宝端正坐姿,控制宝宝的用眼时间,不管是看电视还是读绘本,最好每30分钟后休息一下或远眺一会,以防止眼肌疲劳。另外,充足的睡眠和每天1-2小时的户外活动,也能有效抑制视力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