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语”四六级开考!新手爸妈必背的单词红宝

    从宝宝呱呱坠地开始,他就在用自己独有的语言--“婴语”来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新手爸妈刚刚“上路”,也许会懂得宝宝啼哭、微笑等简单的意义,但是面对某些不能读懂的“婴语”时,往往会措手不及。例如宝宝出现了某种疾病的信号,如果不能及时读懂宝宝身体所传递地“婴语”,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那么,小宝宝到底有哪些难懂的“婴语”呢?各位父母认真学习以下“婴语”单词红宝书,一定能顺利通过“婴语”四六级!

    “婴语”单词--湿疹

    释义:湿疹是常见的新生儿和宝宝过敏性皮肤病,多发生于新生儿至2岁的宝宝。大多表现在头面部、颈背和四肢,出现米粒样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斑疹。湿疹与遗传过敏体质、缺钙等因素均有关,过敏体质的宝宝,食用如鸡蛋、鱼虾类含蛋白质的食物会引起皮肤过敏而发生湿疹。而缺钙引起血管低钙性痉挛也会加重湿疹,湿疹的宝宝皮肤敏感,环境过干、过热、过度暴晒等都可能刺激湿疹加重;每天给宝宝洗澡,应尽量少用化学洗浴用品,适当补钙。湿疹密集成片或痒得厉害时,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婴语”单词--肠胶痛

    释义:宝宝不会说话时,有需求便会用哭闹的方式告诉妈妈饿了、尿了、热了等等,这是很容易分辨的。但是,有一种哭闹总是出现在傍晚或凌晨,而且不容易哄,这往往是由于肠胶痛造成的。在宝宝未满4个月时,其肠壁神经发育尚不成熟,肠道蠕动不规则、蠕动过快,容易导致痉挛疼痛。肠绞痛发作时,宝宝多以高分贝的哭声和握拳踢腿的动作来表达,家长可适当抱着宝宝进行安抚或是轻揉宝宝腹部,以缓和肠痉挛带来的疼痛。

    “婴语”单词--夜惊

    释义:如果宝宝在夜间总是惊醒,如同受了惊吓一般,此外还伴有夜间尤其是后半夜出汗、枕秃等表现,宝宝则可能正处于佝偻病早期阶段,是身体缺乏维生素D或钙质的信号。育儿专家提醒家长,宝宝身体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如夜间多汗、夜惊、哭闹都与植物神经调节能力失调有关。并且,在补充钙质的同时,补充维生素AD更为重要,因为人体本身对钙的吸收率并不高,如果钙质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吸收,补充再多的钙,也都无济于事。

    儿保医生往往建议家长从宝宝出生15天起,每天补充1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并且坚持到3岁,这是因为其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促进骨骼钙化以增加强度。此外,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如果维生素A摄入不足,容易造成骨骺端成骨障碍,使孩子牙齿发育缓慢、不良等。

    另外,不正确的睡眠姿势或者白天、临睡前过度兴奋,晚上睡觉时就容易发生夜惊。纠正的方法是白天减少宝宝的睡眠时间,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婴语”单词--便秘、腹泻

    释义:便秘多见于人工喂养宝宝,多为饮食不当、饮水少所致。宝宝大便困难、干燥、呈颗粒状,往往几天才大便一次,还会出现腹胀、不安等表现。对于便秘的宝宝,家长可以适量喂食益生菌,以缓解便秘的痛苦。此外,添加辅食后的宝宝,可每天吃些苹果泥、香蕉泥等。

    腹泻多见于秋季,多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多在每天10次以上,呈水样、量较多。由于腹泻丢失水分多,常常出现脱水表现,如口唇干燥、眼窝凹陷、小便少等,宝宝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吐奶、不吃奶等表现,家长应带宝宝及早就诊。另外,如果宝宝大便中有泡沫,往往是肠道感染;大便中有奶瓣,往往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大便中带血可能是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肠套叠),父母要学会观察,及时发现隐情。

    如果宝宝反复发生腹泻或者腹泻迁延不愈,则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A。因为维生素A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若摄入不足可降低肠道屏障功能,给病菌提供可乘之机,而腹泻的宝宝会丢失更多的维生素A,进一步加重腹泻。医学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与腹泻常互为因果,易导致恶性循环。因此,早期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腹泻发生风险,对于易发生腹泻的宝宝,及时补充维生素A也可缓解病情。

    “婴语”单词--呛奶、溢奶

    释义:给宝宝喂奶时,可能会出现呛奶、溢奶的情况。呛奶主要是奶流速度较快引起的,因宝宝吞咽不及时发生呛奶。专家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奶胀时可以用吸奶器吸出来一些,减慢奶流速度后再喂宝宝;人工喂养的宝宝要选择号型合适的奶嘴进行喂食。

    溢奶主要是因为宝宝掌管食道与胃部的连接关卡--贲门的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无法紧密的阻挡奶水逆流回食道,或是宝宝在吮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进入胃部,打嗝时容易带出奶水,造成溢奶。宝宝2-3个月大时,贲门的肌肉发育完善后,溢奶的情形就会趋于好转。每次喂奶后家长应该把宝宝竖起来放在肩上轻轻拍背,直到宝宝打嗝后再躺下,这样就回减少溢奶的发生。

    专家提醒各位父母,面对宝宝的各式“婴语”,家长应学会多方面观察和考量,平时多多积累各种“婴语”解读的知识,才能帮助宝宝成长发育,以便于在宝宝生病时,做出正确和快速的判断。